滇中新区加快推进未来交通科学城建设——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

文章来源:
滇中新区报
发布时间:
2025-04-11 09:26:26
【字体:

成功申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引入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智慧交通发展战略率先“破茧”……近年来,昆明市滇中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努力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云南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带好头”要求,紧扣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渝昆高铁交通枢纽优势,加速规划建设未来交通科学城,着力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

 

蓄势聚能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2023年8月18日,在2023智慧交通与智能汽车(昆明)国际论坛上,滇中新区未来交通科学城揭牌。

作为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未来交通科学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瞄准智能网联汽车服务与运营、低空飞行前后端运营与服务、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及推广、航空服务与跨境贸易、特种轨道装备及高原特色交通装备制造、未来交通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服务等6个产业方向推进相关工作,着力打造服务西南、辐射两亚的未来交通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区、交通科研成果转化区、未来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区、交通综合应用场景示范区等,并谋划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推广我国先进交通技术成果和综合解决方案的集中展示中心等,瞄准未来交通领域“蓝海”,积极招大引强,集聚创新要素,扩大合作“朋友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为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未来交通科学城,滇中新区领导多次带队拜访国家相关部委、国内交通领域知名高等院校、顶尖科研单位等,并邀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铁建投资集团等单位到新区考察座谈,聚“众智”为未来交通科学城建设出谋划策。

2024年5月,滇中新区成功申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建设和国际人才培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获批交通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3大功能定位的试点建设。

自获批试点以来,滇中新区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孵化等工作,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交通领域优势学科和科研团队,联合中铁云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省内外交通领域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以提升未来交通科学城“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围绕智能载运装备、韧性可持续交通、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目前,新区及各试点参与单位已完成智能载运装备及高原特种动力等领域的发明专利6项、发表SCI论文4篇、孵化特种动力和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企业3家。

加快研发平台聚集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走进滇中新区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展厅里展示着不同型号的几十架无人机、低空飞行器,工艺精湛的无人机发动机、清洁能源发动机,智能驾驶载人车、物流车……一系列展板描绘出未来交通创新发展的美好图景。

近年来,围绕“着力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滇中新区加快未来交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同时,新区与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以及赛迪研究院、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已落地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滇中新区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赛迪科创服务中心、云南省低空科技和无人机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以研发平台聚集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潜能释放。

“研究院揭牌以来,多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院长王明星告诉记者,研究院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及相关会议精神,开展相关调研,了解需求、整合资源,为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做足准备。

此外,新区正在推进空天智行小镇、涉外数据安全创新中心、滇中算力基地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未来交通科学城建设种下更多创新的“种子”。

“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地滇中新区,研发平台的聚集将为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滇中科学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研发机构将不断服务于滇中新区已落地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精准提供专利技术研发、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生产工艺改进、技术成果交易等服务,为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催化剂。”

加速引进产业项目未来产业乘势而起

近日,多辆无人驾驶快递配送车穿梭在滇中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上和物流园区中,一种新时代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围绕交通强国试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建设任务,滇中新区全力争先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推进车路协同智能网联示范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向着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稳步迈进。

新区在全省首个上线的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集成车辆监管、数据安全、路侧感知三大系统,可实现测试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具备应急处置等功能;在全省率先开放的22公里测试道路,已完成道路改造及测试公示,覆盖城市主干道、园区、物流枢纽等场景,并通过L4级自动驾驶技术验证,为后续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全省首批发放的道路测试编码有205张,与中国邮政、云内动力、顺丰速运、白犀牛智达科技、九识科技等重点企业合作,已形成涵盖算法研发、车路协同、场景运营的产业链条。

“我们看好滇中新区未来交通科学城的发展前景。”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说,该公司正布局无人驾驶低速车的多个应用场景,包括普通物流配送、旅游区观光车、园区内部物流和工业领域等,并已在研发相关产品,这是个万亿元级别的产业,能够带动上下游企业齐头并进。

此外,滇中新区围绕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低空经济的部署安排,抢抓新赛道带来的新机遇,精心谋划布局低空经济等未来交通产业,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打造低空经济总部聚集区和智能制造区,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云南滇中新区低空科技研究院挂牌运营以来,正探索建设低空飞行管控服务中心、云南省无人机试飞基地和综合检测实验室等,实施无人航空器培训、周边国家人才培养等项目,围绕高原无人机技术、标准及应用相关课题开展研究。目前,低空经济和无人机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已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立项批复,引进了轻型航空发动机制造、中型无人机研发生产、低空经济智能制造3个低空经济产业项目。

截至目前,滇中新区未来交通科学城已签约落地产业项目10个,协议总投资约158亿元,释放出“跑步”推进的积极信号。作为未来交通科学城的重点项目之一,空天智行小镇项目已于今年初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投资约16.5亿元,将以发展智慧交通为主要方向,构建集“产学研商居”于一体的现代科技园区。

滇中科学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已落地科研及产业项目的示范带动下,未来交通科学城将吸引到更多交通领域的企业、院校、科研机构、顶尖人才和国际伙伴前来投资、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有机循环的良好科研生态,向着打造滇中新区乃至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迈进。

(记者:喻劲猛 李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