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中国公路学会秘书处和大理州交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公路交通高质量专利成果推介活动暨韧性道路维养技术交流会在大理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行业科技创新企业负责人、知识产权专家、高校科研工作者等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华运通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理州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大理华运通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公路》杂志社承办。活动围绕“韧性提升 绿色低碳”,通过成果转化政策宣讲、成果转化经验分享、技术研发趋势分析,以及原结构层位就地冷再生新技术及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罩面技术现场观摩,推动公路交通领域高质量专利落地转化应用,促进道路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开幕式上,大理州交投董事长杨伟介绍了州交投集团深化校企合作,聚焦专利成果转化实效,共同探索大理州绿色道路技术创新发展新模式,分享了大理州道路品质提升建设项目相关成功案例。他表示,大理州交投集团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大理州绿色道路技术发展再创新高,打造特色大理品质公路交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刘传雷介绍了学会围绕成果转化开展工作的情况。中国公路学会立足行业需求,构建成果转化新体系,包括面向行业征集优秀科技成果,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协同转化新生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未来,中国公路学会将联合更多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持续合力打造高质量专利活动与品牌活动,鼓励和引导更多创新主体加强专利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推广。
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罩面技术观摩
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就《交通强国目标下的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和现代养护工程探索》作出分享。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运营体系建设处副处长马斌发表了题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政策和路径》的报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青年首席专家、道路养护研发部主任王杰做了题为《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周应新带来了《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新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实践》的分享,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虞将苗发布了新一代路面结构性修复技术——绿色韧性路面结构与表面功能维养关键技术。
会后,参与人员们来到高韧型原结构层位就地冷再生技术和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罩面技术观摩活动现场,了解两项技术领先的材料创新工艺、高品质的施工应用,感受新一代绿色低碳道路结构性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创新应用。
高韧原结构层位就地冷再生技术观摩
(记者:段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