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涧凤凰山隧道智慧蜕变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5-06-27 09:25:41
【字体:

近日,G214线西宁至澜沧段大理州南涧县境内凤凰山隧道危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这座全长2663米的单洞双向国道公路隧道经过全面改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了从危隧到“智慧”隧道的华丽蜕变,为滇西交通网络的安全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赋能隧道养护

自2008年通车以来,凤凰山隧道长期承担大理至临沧交通要道重任。2022年定期检查显示,隧道土建结构评定为3类,机电设施评定为4类(危隧),存在渗水、电缆沟积水、路面破损等多项病害。

南涧公路分局积极申报危隧改造项目,开展全方位提升改造,创新采用“凿槽引排+泄水孔接水盒”组合工艺治理渗水,从源头阻断水害隐患;整体浇筑电缆沟并加高沟帮,增设横向排水管,大幅提升排水能力;在公路隧道路面推广应用钢渣沥青混凝土技术,显著提升路面抗滑性能与耐久性;改造内装饰涂装,打造“蓝天白云”视觉空间,有效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

 

 

隧道机电部分以“四新技术”应用为核心,推动传统养护向智慧运维转型。智慧照明系统,实现动态调光、单灯控制,具备智能巡检功能,可实时上报灯具设备故障状况,年节能比达30%,正在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智能管控平台,集设备管理、事件识别、应急处置于一体,通过物联网技术接入照明、通风、监控等全量设备,实现“数据汇聚—状态监测—故障告警—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基于雷视融合技术,可自动识别异常事件,并联动声光告警与应急预案,推动隧道运维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转变,大幅提升运维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视线诱导体系,应用省公科院“基于绿色照明的干线公路隧道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成果,采用反光环、猫眼道钉等新技术,提高行车安全性。

 

 

此外,危隧改造项目实施中推广应用的“钢渣材料循环利用”“智慧照明”“智慧运维”等创新性技术,显著提升了危隧改造工程效果,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并为后续隧道智慧化养护打下坚实基础。

智慧守护桥梁安全

今年3月,永平公路分局在G215线永平境内北斗三号桥安装的桥梁车辆荷载监测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作为桥梁安全运行的“智慧管家”,能够精准捕捉过往车辆的总重、车速、日通行量等关键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分局可科学制定养护方案,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

 

 

此外,该系统还能与交通执法部门共享超载车辆数据,协助开展超载治理工作,为公路桥梁筑牢安全运营防线。同时,搭载的视频监控功能可全方位记录桥梁运行状态,支持录像回放,大幅提升了现场管控能力。

一机多能提升效率

针对传统养护设备功能单一的问题,永平公路分局创新改造挖掘机,增加修剪养护功能,通过加装多功能旋转式割草修枝臂装置,设备可在10分钟内完成模式切换,效率提升显著。据统计,改造后的挖掘机树木修剪效率达人工的25倍,边坡除草效率提升20倍,设备使用率提高10倍,实现了降本增效。

针对传统公路清扫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永平公路分局在装载机上创新研发了“前进型”清扫器,并配套降尘设备。该设备配备高效扫刷与强力吸尘器,能快速清除路面垃圾和尘土,同时喷洒水雾抑制扬尘,守护空气清新。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清扫时速可达5至10公里,能够高效完成大面积清扫任务,减轻了一线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成为公路养护的得力助手。

针对人工撒布融雪剂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突出、撒布效率低、融冰效果不佳等问题,剑川公路分局杨家村桥隧管理所职工集思广益,巧用农家施肥设备创新研制出融雪剂播撒器,改装成本仅2680元,以“小发明”撬动“大效能”。该设备加装在养护车后板,利用车辆电瓶供电,驾驶室内接入电源并安装影像监控装置,实现了自动化操控和作业可视化。职工只需在驾驶室内简单操作,融雪剂就能均匀覆盖在结冰路面,快速有效融冰。这一创新有效解决了人工撒布剂量不均、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难题,显著提升了除冰作业效率,有力保障了道路通行安全。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弥渡公路分局在国道214线弥渡境内段推广钢渣沥青微表处技术,将工业钢渣“变废为宝”,用于路面预防养护。该技术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对天然材料的开采,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4月23日,大理公路局在弥渡召开养护工程“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交流会,推广应用钢渣微表处技术。目前,弥渡公路分局已完成13.29万平方米钢渣沥青微表处施工。下一步,大理公路局将在全局2025年公路养护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钢渣沥青技术,计划推广应用钢渣沥青微表处约21.75万平方米。

 

 

从隧道改造到绿色养护,从智能监测到设备改造,大理公路局以创新为驱动,推动公路养护提质增效。未来,全局将继续探索“科技+养护”深度融合路径,以更高标准、更优服务为公众出行保驾护航。

打印页面 | 分享到: